分类
企业管理

企业成本管理

企业成本管理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各项成本进行核算、分析、决策和控制的一系列科学管理行为的总称。它旨在通过系统的方法和手段,降低和控制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进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以下是关于企业成本管理的详细解析:

一、成本管理的概念

成本管理是由成本规划、成本计算、成本控制和业绩评价四项内容组成。成本规划是根据企业的竞争战略和所处的经济环境,制定对成本管理的规划和总体要求。成本计算则是成本管理系统的信息基础,用于提供决策所需的成本数据。成本控制则是利用成本计算提供的信息,采取经济、技术和组织等手段实现降低成本或成本改善目的的一系列活动。业绩评价则是对成本控制效果的评估,旨在改进原有的成本控制活动和激励约束员工和团体的成本行为。

二、成本管理的方法

企业成本管理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变动成本法:企业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前提条件,仅将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变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而将固定生产成本和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直接由当期收益予以补偿的一种成本管理方法。
  2. 标准成本法:企业以预先制定的标准成本为基础,通过比较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计算和分析成本差异、揭示成本差异动因,进而实施成本控制、评价经营业绩的一种成本管理方法。
  3. 作业成本法:以“作业消耗资源、产出消耗作业”为原则,按照资源动因将资源费用追溯或分配至各项作业,计算出作业成本,然后再根据作业动因,将作业成本追溯或分配至各成本对象,最终完成成本计算的成本管理方法。
  4. 目标成本法:企业以市场为导向,以目标售价和目标利润为基础确定产品的目标成本,从产品设计阶段开始,通过各部门、各环节乃至与供应商的通力合作,共同实现目标成本的成本管理方法。

三、成本管理的意义

成本管理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降低和控制成本:通过有效的成本管理,企业可以降低和控制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为公司制定价格以及经营决策提供依据。
  2. 提高生产要素营运效果:成本管理可以整合生产要素,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要素的营运效果,从而实现生产耗费与补偿的统一。
  3. 顺应市场机制:成本管理有助于企业顺应市场机制,改进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增强企业实力。
  4. 形成全员成本意识:成本管理不仅仅是生产部门的责任,企业中的全体人员都应该树立成本意识,共同参与到成本管理的过程中。
  5. 调控宏观成本管理:通过成本管理,可以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实现合理的工业布局,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企业结构等。

四、成本管理的实施

要搞好成本管理和提高成本管理水平,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认真开展成本预测工作,规划一定时期的成本水平和成本目标,对比分析实现成本目标的各项方案,进行最有效的成本决策。
  2. 根据成本决策的具体内容,编制成本计划,并以此作为成本控制的依据,加强日常的成本审核监督,随时发现并克服生产过程中的损失浪费情况。
  3. 建立健全成本核算制度和各项基本工作,严格执行成本开支范围,采用适当的成本核算方法,正确计算产品成本。
  4. 安排好成本的考核和分析工作,正确评价各部门的成本管理业绩,促进企业不断改善成本管理措施,提高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

企业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系统而全面、科学和合理。通过有效的成本管理,企业可以降低和控制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