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制性政策是指政府设定一致性的管制规划和规范,以指导政府机关和标的团体从事某种活动和处理不同利益的政策类型。这种政策主要通过制约、禁止政策对象行为来实现其目标。以下是关于管制性政策的详细解析:
一、管制性政策定义与特点
- 定义:管制性政策是政府为了维护公共利益、规范市场行为、保障社会安全等目的而制定的一系列具有强制性和规范性的政策措施。
- 特点:
- 强制性:管制性政策具有法律效力,政策对象必须遵守相关规定,否则将受到法律制裁。
- 规范性:管制性政策明确了政策对象的行为准则和标准,要求政策对象按照规定的方式和程序进行活动。
- 针对性:管制性政策通常针对某一特定领域或问题,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和指向性。
二、管制性政策分类
- 依管制的目的而言,管制性政策可分为经济性管制政策与社会性管制政策。
- 经济性管制政策:主要关注经济活动的规范和管理,如价格管制、市场准入管制等。
- 社会性管制政策:主要关注社会问题的解决和社会安全的维护,如环境保护管制、公共卫生管制等。
- 以管制的手段而言,管制性政策可分为指挥式管制政策与诱导式管制政策。
- 指挥式管制政策:通过直接命令或指示来规范政策对象的行为。
- 诱导式管制政策:通过提供激励或惩罚措施来引导政策对象的行为。
三、管制性政策作用与影响
- 条文规定使政策对象不能、不愿、不敢超出规范。
- 条文规定使政策对象发生违犯规范的行为时,受到相应的惩罚。
- 管制性政策有助于维护市场秩序,保障公平竞争,防止市场失灵。
- 管制性政策还能够保障社会安全,保护消费者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四、管制性政策形式与实例
管制政策存在以下几种形式:
- 行为准则:指定应该采取哪些行动,或命令不得采取哪些行动。例如,《谢尔曼反托拉斯法》明确禁止企业垄断或试图垄断或限制贸易。
- 公共事业管制:多由政府承担,包含具体的控制措施,如规定准人机制、服务标准、财务操作标准,以及电力、电话和其他公用公司的收费标准。
- 消费者保护政策:如美国1906年通过的《纯食品和药品法》及1962年通过的《药品修正案》,要求食品药品生产商遵循质量标准。
- 竞争性管制政策:如限制企业进入电视、广播、电力等特殊行业的政策,通过选择性地赋予利益来实施。
五、管制性政策总结
管制性政策是政府为实现特定目标而制定的一种重要政策工具。它通过强制性和规范性的手段来规范政策对象的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和社会安全。在制定和执行管制性政策时,政府需要充分考虑政策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确保政策能够真正达到预期的效果。